学工新闻

首页 > 学工动态 > 学工新闻 > 正文
【谈收获 话期待】环境学院:扬帆起航开新途 奋发有为正当前
作者:方媛、姚瑶  编辑:刘园美   发布时间:2021-04-24  发布来源:环境学院    浏览次数:

回望“十三五”,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际,环境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守初心、担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党建示范引领,共画“同心圆”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学院党委持续推进建设“学习型、和谐型、服务型、廉洁型”党组织,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要求,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以“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清正廉洁好”为要求,大力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发力,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推动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探索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学生社团上的新模式。

党建思政深度融合学院全体党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疫情期间,学院上下全力以赴,同心抗疫,把红色旗帜插在抗“疫”第一线,打出抗击疫情与网络思政教育组合拳: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凝聚“抗疫”磅礴力量;重点学生“云”家访增进家校交流;教职工“红丝带”爱心车队温暖毕业生;学生党员“走基层,看变化”,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巨变,坚定初心使命。

先锋模范层出不穷。“十三五”期间,学院党委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党建“标杆院系”,获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绿协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等。同时涌现出以刘园美、叶宇轩、姚瑶等为代表的抗疫先锋(先进)、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李琼瑛老师,入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徐年喆同学等。

二、科教创新提升,共建“磁力场”

学科建设多力并举。学院秉承“笃学创新,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教学立院、学科强院、科研兴院”为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建设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入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中国》《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实践》纳入全校公选课,作为学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重点建设;多位教师在学校教学技能比赛、线上教学竞赛取得佳绩;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教师队伍蓬勃发展。学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才渠道,健全配套条件。学院引进10多名重点高校优秀博士作为专任教师,“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团队”等4大科研团队建设卓有成效,基本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石、优秀教师为骨干、老中青“传帮带”、层级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立足“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助力教师成长发展需求;夏东升老师获评湖北省产业教授、获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科研攻关成果斐然。学院加强学术生态建设,创新学术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仅2020年,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33篇,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科技成果获湖北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学生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研究生左诗语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0篇,共同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5项,获得中国电信飞Young奖,研究生参加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报告10人次。

三、人才培养创新,共铸“聚能环”

遵循规律精准施策。面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院致力于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在入学之初,通过“学长经验宣讲团”、邀请毕业优秀学长学姐系列讲座,增加新生对专业的了解;在培养阶段,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职业、人生规划;在毕业阶段,探索升学就业“联动包干机制”,制定“一生一策”,解决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具体问题。

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学院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理论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学生工作队伍在2018年以全省第一成绩获批省实践育人重点项目后,2019年再获我校第一个省实践育人重大项目,立项其他项目4项,参加各类高端交流10人次;辅导员工作室被学校立项重点建设,3人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1篇论文获中国纺织职工思政研究会二等奖,1个项目获得“我们爱上思政课”全国一等奖,实现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突破,学生工作队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链接资源搭建平台。学院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省内外优质生源基地8个;在京博控股集团、奇力士(武汉)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中碧环保科技公司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21个,为学院、企业“双向赋能”;围绕创新导向,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项目竞赛,“十三五”期间,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2项、湖北省特等奖1项、银奖1项,实现了“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奖项全覆盖;依托创业平台,学院首批入选学校创新创业苗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获第四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四、社会服务强志,共谱“矩阵网”

扶贫扶志双管齐下。学院“资助育人”精准化、暖人心,疫情期间老师自发组织“捐流量”助力学生上网课;常态化走访困难学生,构建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的育人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为学生注入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学院-班级-宿舍”网格化管理,摸清每一个学生基本情况,对重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一对一联系;做好人文关怀,传递关切关爱,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坚定信念勇担责任。学院注重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肩负时代使命,鼓励学生将志愿服务、创新实践和专业学科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贡献青春力量。建环党支部“红色•忆思”团队、“绿芽”本禹志愿队开展“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世界军人运动会,助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彭育园校长在世界时尚大会上点赞;绿协获评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百强社团、榜样100全国最佳社团、“三下乡”全国优秀团队等称号;入选教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展,学生获“三下乡”全国优秀个人、团中央千校千项“青年基层观察员”,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武汉市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湖北省“自强之星”等不断涌现等。

线上线下合力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学院育人故事,在线上线下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院网站增设《为你点赞》《党员故事》等栏目,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浓厚氛围。仅2020年,学院外宣达81篇,学生、教职工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23次,迎新图片直播浏览量达5.6万人次,学院多次被评为学校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展望“十四五”,我们重任在肩,环境学院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发扬“三牛”精神,继承传统,拓宽思路,打造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协同体系,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好育人成绩为国家和学校“十四五”贡献力量!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办公电话:027-59367338 邮编:430200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6-2022 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