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24-06【一站式社区】徐卫林调研“绿芽”学生社区服务…6月12日,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深入环境学院调研指导“绿芽创新实践”学生社区服务驿站建设,与结对班级、宿舍、学生座谈,并讲授专题党课。学校办公室、学工部、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科创团队师生代表、辅导员、毕业生党员代表、结对学生代表参加。活动由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谢晓萍主持。党课前,徐卫林与结对班级、宿舍、学生交流谈心,亲切询问大家“来自哪个地方?”“学业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对大学生活有什么规…
-
052025-11【学科竞赛】我院学子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我院环科12401班余佳梁同学带队的参赛项目《智耕益药》(指导老师:彭其安、蔡亚君)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计划赛道全国一等奖。
-
042025-11【喜报】我院学子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主体赛…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由我院李强、潘飞老师指导的李皓辰、吴家辉、李鑫钰本科生团队在主体赛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国家级一等奖,为学院再添荣誉。项目名称:金属-碳复合界面的构筑及其驱动水中抗生素净化的协同机制研究项目赛道:主体赛项目介绍…
-
032025-11【工会工作】资源与环境学院荣获第三十五届校运…金秋时节,我校第三十五届运动会的赛场上传来捷报: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职工代表队以803分总成绩勇夺教工组团体第四,创造了学院参赛史上的最佳纪录。这份凝聚汗水与智慧的银牌,生动诠释了三重核心力量的有机融合——队员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领导班子多维关怀的组织保障、工会创新服务的强大支撑。赛场拼搏激扬奋斗强音67名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与竞技赛场无缝切换、全力突破。无论是考验耐力的长距离项目,还是挑战协作的团体…
-
292025-10【社团思政】绿色环保协会走进社区开展“鱼你共…10月25日,绿色环保协会绿芽志愿队来到江夏区金龙社区服务站,开展了主题为“学环保低碳知识,当垃圾分类侦探”的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富有哲理的绿色环保课程。志愿者现身说“绿”,带着小朋友们深入绿色环保大世界! 活动开始,志愿者袁方灿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将小朋友们带入通俗易懂的环保世界。从“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到“从垃圾分类这些小事做起”,她结合生活案例介绍环保知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理解…
-
272025-10【学术交流】学院举办校第864期阳光论坛10月24日下午,学院在6号楼111教室举办校第864期阳光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华中科技大学付杰教授作了题为“絮体环境生物学与新污染物治理”的报告。论坛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叶宇轩老师主持,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论坛。付杰教授从生物絮体及其形成过程和絮体在污染物迁移趋势的作用出发,从前期开展的4个方面的工作,系统的讲述了通过微生态系统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化生态修复和污染生物处理的过程。对“影响絮体形成的机…
-
272025-10【工会工作】资源与环境学院斩获校第二十届教职…在日前落幕的校第二十届教职工羽毛球团体赛中,资源与环境学院代表队团结拼搏、奋勇争先,最终荣获全校亚军,创造学院参赛历史最佳成绩。比赛过程中,学院队员展现出顽强斗志。面对强劲对手,男双组合稳扎稳打实现逆转,混双不畏强敌坚持完成关键对决,用实际行动诠释永不言弃的精神。队员们表示,赛场上的每分必争如同科研工作中的精益求精,都是学院精神的生动展现。学院工会精心构筑赛事保障体系。赛前针对性组织强化训练,赛…
-
242025-10【学术交流】我校主办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10月16至23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在山东济南等地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台湾)中山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台湾湿地学会和武汉纺织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和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承办。来自海峡两岸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工湿地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水生所党委副书记梁琼主持,水生所党委书记解绶启致欢迎辞。…
-
202025-10【绿色宣言】绿色环保协会开展“传统文化中的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0 月 15 日- 16 日,绿色环保协会在一食堂侧门处举办了 “传统文化中的水知识鉴赏” 主题活动。节约水源,从来不是一句冰冷的口号,而是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字里行间的生活智慧,更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代代相传的文明基因。 活动期间,“水映非遗” 拼图挑战成为最受欢迎的环节,吸引了众多同学踊跃参与。在规定时间内成功拼好图案的参与者,不仅能收获一份精心准备的精美小礼品,更在动手拼图的…
-
132025-10【纺大人物】李东亚:“每个学生都是潜力股”《马说》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李东亚却有着自己的教育观点。“青年学生的智商都差不多,都有各个方面的潜力,我认为好的伯乐不是‘发现’人才,而是发现每位学生自身的潜力。”在李东亚培养学生过程中,他以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坚持将技术、工程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理念,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迈向更广阔的天地。2021年在学院实验室,李东亚(第一排右一)与课题组合影学科竞赛,激发科研热情的引擎李东亚…


